卓越榜样丨艺术设计学院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余捷远风采展示

2024-12-08 919

艺术设计学院2024年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风采展示


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余捷远,男,中共党员,艺术设计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陶伦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乡村文化遗产可视化复原设计研究、大数据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绅士化策略研究。研究生期间,平均绩点为4.09,稳居专业前5%,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其在设计竞赛方面表现突出,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竞赛,累计获得奖项50余项。学术成果方面,发表AMI、SCD等学术期刊3篇(1/1),参与国家发明专利的申报1项。主持省教育厅资助的科研项目2项(1/6),参与导师所主持的省部级课题的研究1项(5/8),获推2023年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2项(1/4)。


优秀事迹


01


学习之路,求索前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创造活力,构建有效的国际文化传播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内在价值意蕴与逻辑机理。


中国传统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深深根植于乡村之中。浙江因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点,形成耕地分布极不平衡的状况,进而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促进了浙江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并孕育了大量的乡村物质文化遗产。


在导师陶伦老师、学院各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余捷远同学逐渐踏入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领域,并被历史遗存的魅力深深吸引。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认知的不断深化,他逐步明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即浙江乡村书院的可视化复原。


通过前期文献的深入阅读与实地考察,成功发表了第一篇综述类文章“书院空间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同时,对于乡村书院的历史演变与内在演化脉络有了系统性理解。


经过对于乡村书院的系统性研究,余捷远被古代宗族内部 “耕耘求知-兴学立教-修身齐家"来延续家族繁荣的内在衍化脉络,与崇本尚德、教化民风、家国天下的不懈努力的精神所深深折服。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家族内部成员的个人修养与教育的要求,也是对社会风尚、文化认同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揭示了家族与国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从乡村书院的深层内涵中汲取智慧,在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维度上,坚定知识追求,不断提升自我,树立家国情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担时代潮头之重的弄潮儿。


02


披荆斩棘,掷地有声


湮灭书院的复原,困难重重。不仅需要大量的古文献资料收集,还需要采用文献与图像等直接证据,结合浙江不同地域民居的建筑谱系特征作为间接证据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在把握好人工决策与数字转译的基础上,才能有望实现全景式乡村书院的可视化再现。




在陶伦老师的鼓舞和课题支撑下,余捷远和他的师弟师妹们走遍了多地遗存性乡村书院、历史文化街区、古县城进行深入实地调研。每一次的田野调査都让他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加深刻,并了解到地域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人地关系、经济演化、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文化遗产的延续与传承。在调研过程中,他们针对乡村遗产所存在的文化失语、空间失活等诸多问题,制定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在优化先前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请了新的课题成果,作为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此外,他们将调研成果整理成系统性考察报告,分别是“浙江乡村书院数字化复建研究”、“空间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浙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2项成果,均获推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此外,在陶伦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还建构了浙江乡村书院数据库,为后续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与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03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扎根于祖国的社会实际,一直是余捷远所在的师门长期秉持的科研作风。回顾研究生两年期间的学习历程,经历诸多挑战,曾有论文多次遭遇期刊拒稿,甚至经历了五次返修和六轮审稿的严峻考验。但幸运的是,在陶伦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不懈雕琢下,通过对文章问题的细致剖析和论文的反复修订,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陶伦老师的引导和持续的科研训练,使余捷远逐渐掌握了系统化学习的节奏,解决各种问题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陶老师的角色从最初的“学术保姆”逐渐转变为“科研指路人”。在工作室每周一对一的深度交流中,陶老师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余捷远学习中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地帮助他规避了可能遇到的难题。





此外,研究生期间,读研期间,余捷远不断学习相关软件技能与新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上不断拓展,逐渐从质性研究转向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掌握了Spss、Depthmap X、Citespace、Grasshopper、Arcgis、Vosview、Nvivo、Stable difusion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积极参与校内外所组织的讲座活动,不断了解设计前沿热点,不断培养个人科研的系统性、批判性思维与研究范式的深入学习。将所学内容运用到设计竞赛上去,在实践中不断砥砺前行,形成“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以行促效”的良性循环。




个人感言


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最终方能实现卓越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在扎实的学术积累与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砺自我,以实际行动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洪流中走在前列,勇敢担当,成为推动时代潮流的弄潮儿。


 s